当前位置:首页 > 侨讯短波
嘉庚故里集美街道荣获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称号
2019-03-07

 

  近日,经福建省委统战部、省住建厅、省文旅厅、省侨联实地考察、综合评定,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办事处以高分值被认定为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并授予“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名村”牌匾。

  集美街道是被毛主席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故乡,是嘉庚精神的发源地及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的集中体现地。它地处厦门岛北对岸,天马山脚下,背靠青山,三面临海,是4A景区旅游胜地。街道辖区面积4.6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总人口6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27891人,流动人口8275人,学生人口约2.4万人。现有归侨134人,侨眷887人,旅居海外华侨华人24656人,分布于20多个国家(地区)。

  集美街道以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而闻名于世。清风徐徐、书声朗朗的学海书城,为风景如画的海滨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情调。朱色陶瓦、庄严典雅的学村建筑群,融合了民族古典美与西洋现化浪漫风格为一体。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静,使集美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学村。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集美时曾感叹“我走过世界很多地方,还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学校!”在这里,从幼儿园到大学,直至各类中高等专业学校和成人职业教育学校一应俱全,多数是继嘉庚先生创办的五所大专院校延续发展起来的。一个世纪以来,集美学村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杰出人才不断涌现,社会影响不断增强。而今,集美校友遍布全球,有集美校友会62个,校友人数达60多万人,为国家建设发展、祖国统一大业、增进国际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集美街道的名胜古迹和人文自然景观风格独特、内涵丰富、韵味无穷。龙舟池畔长亭连短亭,高低错落,朱檐碧瓦,恬静幽雅,风光旖旎,美不胜收。这里有南薰楼、延平故垒、李林园、归来园、归来堂、嘉庚故居、嘉庚公园、鳌园、学村建筑群等“嘉庚风格建筑群”,有文确楼、登永楼、泰和楼、松柏楼、怡本楼、建业楼、引玉楼、再成楼等中西合璧的特色侨房,历经岁月,沐风栉雨,铅华依旧。这些独具风韵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2018年,仅鳌园景区就接待游客178.16万人次。每年端午节在这里举办的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更是金鼓齐鸣,人声顶沸,这一从陈嘉庚时代创办并流传下来的节庆习俗,现已升格为国家级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在举办龙舟文化节期间,街道围绕“风雅端午、古礼端午、民俗端午、游乐端午、童趣端午”等主题,策划端午划龙舟、抓鸭子、包粽子、南音表演等多项民俗活动,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参与。

  热爱桑梓,乐善好施,诚以待人,毅以处事,是以嘉庚先生为代表的众多集美籍侨胞、集美校友的鲜明特征。嘉庚先生自1913年起在海内外创办和资助学校多达118所,其兴办教育倾资之巨、时间之久、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毅力之深、思想之先为中国乃至世界所罕见。受嘉庚先生模范行动与精神所感召,其胞弟陈敬贤先生受命返乡集美经营校舍,延揽师资,倾尽心力,而后又接理新加坡工商业务,为筹建校经费拼命工作,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其族弟陈文确、陈六使昆仲鼎力资助集美学村发展,并在家乡赈灾济贫、扶助乡邻生产自救、创建同民医院等。海内外的校友纷纷仿效,至今仍在延续,在集美大、中、小学校园中矗立着光前体育馆、陈文确陈六使图书馆、敬贤楼、尚大楼、陆大楼、村牧楼、章辉楼、端景楼、锦霞楼、永和楼、永进楼、素香楼、汪渊楼、嘉麟楼等60多栋侨捐楼馆。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后裔还连续13年组团返乡颁发助学、奖学、济困基金。

  集美街道注重以嘉庚精神充实人文内涵,塑造城市品格,引领社会发展。在这里,嘉庚先生的事迹被编印成教材,成为大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在这里,“传嘉风•说嘉训”嘉庚家训大讲堂深受欢迎。“百年校庆”、嘉庚论坛……每逢盛事,无数校友乡贤不远万里,回到家乡,共襄盛举,共谋发展。“嘉庚风•中华情” 系列活动已成为集美团结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品牌活动,街道会同区海联会、侨联、集美校委会连续13年联合举办集美海外华裔子女冬(夏)令营。《侨女日记》《再会吧,南洋》《陈嘉庚的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向全世界传播着中国好声音。做好特色侨房保护工作,既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又是对侨胞难忘乡愁情怀的固化。街道把“文确楼”修旧如旧修缮成陈文确陈六使陈列馆和全国首家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嘉庚邮局”,把“建业楼”开发变身为“集美大社艺术部落”等,积成了侨楼音乐会、太阳岛市集、龙舟唱晚、学村飘歌等品牌活动。以活动带人流,以文化促发展,以宣传助人气,集美街道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中奋力前行。(王昌泽、刘娜真)